武则天后面是什么皇帝?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
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
中宗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陕西富平)。
武则天死后是谁继承皇位?都有哪些丰功伟绩?
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发动神龙政变,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显,中宗复位。二月,复国号为唐,一应典制,悉复唐永淳前旧,唐朝规复。
中宗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陕西富平)。
事实上,李显在位时根本谈不上丰功伟绩,此人也可以算是一代昏君。
武则天下个黄帝是谁呀?
是唐中宗。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
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武则天上一位、下一位皇帝分别是谁﹖
武则天上一位、下一位皇帝分别是睿宗李旦,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初名李旭轮、李轮,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唐中宗同母弟。
李旦早年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于嗣圣元年(684年)被立为皇帝,但仅是母亲武则天的傀儡。他在武周建立后,被降为皇嗣,后复封为相王,参与神龙政变。景云元年(710年),唐隆政变,李旦被再次拥立为皇帝。他宠信妹妹太平公主,致使公主干政,与太子李隆基争权。先天元年(712年),禅位于李隆基,退为太上皇。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
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