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租号营中心 正文

一元租号绝地

时间:2020-05-24 04:00:01 作者:租号谷平台

陈嘉庚的创业历程

、创业历程  随父经商,经受锻炼。 陈嘉庚父亲陈杞柏,早年赴新加坡经商。先做大米生意,货源从越、泰、缅采集转销于新马各地。后又经营小型菠萝罐头厂、菠萝园和房地产等业务。1899年,其资产已达30余万元,在商场上亦稍有地位。可惜后来杞柏因“染上洋烟”,放松企业管理,人心离散,致使企业由盛而衰……1890年秋,陈嘉庚应父函召到新加坡之前,在家乡集美念过几年私塾,识字不多,做事勤勉;耳闻目睹旧社会种种弊端及积弱贫困等现状,感触殊深。出洋后在父营米店“顺安”号协助族叔经管文书及银钱货账。族叔时而回梓,米店业务由其暂代。陈嘉庚从父经商期间,公忠职守,廉洁自律,刻苦学习,勤劳操作,代理经理两年,“顺安”米店得利六干元,初步显示出其经商才能和为人品德。    1899年冬,陈嘉庚第三次回国,葬母守孝三年。返新后,只见情况大变。父亲满面愁容不语不言,族叔半身不遂卧床不起,企业濒临绝境。虽经陈嘉庚力挽狂澜,苦心支撑,仍人不敷出,负债累累,1904年初,陈家产业只好宣告倒闭。    家道中落,使陈嘉庚感慨万千。他说:“家君一生数十年艰难辛苦,而结果竞遭此不幸,余是以抱恨无穷,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    家道中落,更使陈嘉庚深切体会到:如果当家不管事,不管人,不理财,等于没当家,企业必败无疑。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陈嘉庚随父经商十四年,初尝人生甜酸苦辣,经受了锻炼,教训深刻。    重起炉灶,经营菠萝。 企业倒闭,陈嘉庚没有气馁,决心重起炉灶大干一番。1904年春,他首先看中菠萝罐头。菠萝为星洲特产,质地优良,采购方便,制成罐头可远销欧美。而且生产周期短,原料可赊购,费资较少,有利可图。他便当机立断,从速从简,投资七千元,利用简易厂房和旧的机器设备,赶在夏天菠萝旺季前投产,同时还合法接办一家菠罐厂,经营伊始,产销业务就搞得红红火火。当年在星洲,菠罐厂及经营此业的洋行有二十来家,竞争异常激烈。而摸清行情,见机行事,是竞争成败的关键。精明机智的陈嘉庚了解到各种罐头包装总共几十种,条、方、枚装产品虽系大宗,但产者众,利薄。杂装产品虽非大宗,工艺难度大,却无人生产,利厚。陈嘉庚知难而进,将杂装产品全包,独得其利。接着陈嘉庚又发现,同业者对菠罐生产,多按季核算成本,盈亏季末方晓,漏洞甚多。他却实行当日采购,当日生产,当日核算,不许混杂,生产过程中严禁浪费,厉行节约,每日从清晨到午后,必到厂视察。当年年终结账,获利六万,开张吉利,人心安定。重操米业,试种橡胶。 陈嘉庚独立经营,初战告捷,颇受鼓舞,决心再接再励,多方拓展业务:——扩大菠罐厂厂房,增添设备,以低价购进半闲置空芭地500英亩,种植菠萝,两年后可产菠萝罐头二万余箱。这个园是当时当地最大的菠萝园,名日“福山园”。——投资二万元开设一家米店,当年得利八千元。又以四万元人股投资一家熟米厂。熟米能治脚气病,向为华侨和印人所喜爱。经销印度,利厚。投资入股后适逢熟米涨价,当年得利十万元。远征曼谷,一举多得。1911年春,陈嘉庚往曼谷办理业务。获悉北柳港盛产菠萝,当地无人制罐,便设厂制造,兼采稻谷。他在曼谷期间,还参观一家华侨经营的制米厂,发现其晒谷埕上装有可以自动进退的活动屋盖,晴天可打开,雨天及夜晚可盖密。埕边且铺设有轻轨铁路,来回运输异常方便。陈嘉庚返新后马上拨款仿制,既节约大量劳力,又提高了工效,更避免了种种浪费,一举多得,十分高兴。——试种橡胶,尝到甜头。1906年,南洋橡胶尚属稀物。某日,陈嘉庚获悉种胶可获厚利信息,便立即买来稀有的18万粒胶种,在福山园与菠萝间作,接着又在该园附近以低价置地扩种橡胶。翌年正当陈嘉庚对胶业满怀希望之时,却连遭两大不幸:一是父亲谢世;二是熟米厂失火,损失不小,严重影响资金周转。陈嘉庚不得已先将橡胶园抵押,待渡过难关后再另辟两处胶园,并充分利用新胶园土地,既种橡胶又套种木茨和菠萝。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后仅橡胶园一项即盈利25万元,获利金额为各业之冠。1904—1911年,是陈嘉庚独立创业的头七年。他在经营中兢兢业业,胆大心细。在此期间,他不仅能重信义偿还父债,同时还赢得“菠萝苏丹”美称,而且还初步摸索出种植橡胶的经验,且已拥有四家菠萝厂、两家米厂(店)、两处橡胶园。累计获利45万元。当年在新加坡,能如此赢利,已称得上有一定实力的华侨实业家。陈嘉庚身在南洋,心系祖国,此时已决意在集美兴学,以图报国。抓住时机,发展航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船只紧张,运输困难。陈嘉庚经营米业均需借助海洋运输。只得先租船两艘,分别来往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经营数月,颇为顺利。再租两艘,兼运英政  府所需木片往波斯湾。后租船到期,便决定以70万元低价购旧货轮两艘(均为三千吨以上),自用兼外租。“一战”四年仅船业一项收入就达160万元,获利甚丰。1918年,两轮先后在地中海被德国舰艇击沉,损失惨重。幸好两船事先均已投保,共得赔款130万元,扣除本金尚得60万元。只是船业从此中断,不能再以航运谋利,殊为可惜。“一战”期间,陈嘉庚除大胆涉足航运外,继续经营米业,菠萝业则让出,营业重点逐步向橡胶业转移。至1918年已拥有橡胶园三处,面积达5000英亩,橡胶厂三家,资产总值达400万元。这时,陈嘉庚在新加坡已成为崭露头角的华侨大实业家了。主攻橡胶,再创辉煌。 1919年,陈嘉庚回国筹办厦门大学,企业交其胞弟敬贤等人代理。1922年他返新后,眼见市场出现新的竞争形势,又立即采取下列强化橡胶经营措施:——以低价买进马来亚各埠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的胶厂九家。连同原自有一家,加以改造充实,每月可产胶布三万余担,一年得利100多万元。——扩大橡胶园。在新马等地再开辟新胶园,面积增至15000英亩,成为南洋华侨大橡胶园主之一。——发展胶品制造厂。大量生产各种车胎、胶靴鞋、卫生用品、日用品等橡胶制品,还创出闻名退还的名牌产品“钟标”陈嘉庚胶鞋。其时连同制胶厂在内,大小工厂已达三十余间,公司员工达三万余人。    ——遍设经销处,实行自销为主,请人代理为辅。经销处及代理商遍及世界五大洲,一百多处。上述措施实施后,公司利润直线上升。1925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年利近800万元(叻币),资产总值1200万元。至此,陈嘉庚不仅在新加坡,在南洋也算得上一位实力雄厚的华侨大实业家了。连遭重创,企业收盘。     古人云:祸今福所倚,福今祸所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经济逐步复苏,列强对东方殖民地经济争夺更形剧烈。西方财团看到市场橡胶制品利厚,便竞相投资设厂制造。1926年胶品供过于求,胶价猛跌。新马市场自春至冬,生胶每担从180元跌至90元。东邻日本大力推行“南进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和出口津贴等国家手段,制造廉价胶品,在东南亚市场压价倾销。在诸多列强财团联合排挤打击下,陈嘉庚所属公司深受其害,而又势单力薄,难以抗衡,经营遂一落千丈。1926年年度总决算,企业不仅无利,而且亏损30余万元。    1928年5月3日,“济南惨案”发生,激起国人及侨胞公愤。陈嘉庚领头筹款救济受难同胞,他创办的《南洋商报》也极力宣传抵制日货。日商及奸商怀恨在心,串通一起,放火烧毁陈嘉庚最大的胶品厂,损失惨重。经过接二连三折腾,陈嘉庚资产损失过半,元气大伤。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世界市场一片混乱。1931年,新加坡生胶每担跌至破天荒的七八元,胶鞋每双从一元多跌至二角,尚且无人问津。面对如此凶猛的经济危机,陈嘉庚企业连年大亏,有人劝其停止校费,以维持营业,陈嘉庚斩钉截铁地表示:“不,我的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关门。”因此他多方筹措经费,包括变卖部分校产,举债,甚至出卖大厦,以维持集美、厦大经费。此时,陈嘉庚负债金额已大大超过其资产总额,被迫接受当地银行集团建议,将其独资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至此,陈嘉庚大权旁落,失去企业自主权。虽然稍后企业一度似乎又有新转机,但殖民地当局又规定产品只许由一家英商专卖,不许自由经营。陈嘉庚虽竭力反对却无效。英国财团仗势欺人甚至公开狂言:“我英国人之利权不容他国人染指。”陈嘉庚眼看经营前途无望,不愿俯仰由人,毅然于1934年初决定将企业收盘。若干年后,有人诚心向陈嘉庚请教企业经营之道,他回答说:“有两条。一是要有祖国做靠山;二是要有经济的眼光,还要有政治的眼光。”陈嘉庚这两条,是他在海外经商几十年的心血结晶。

一元租号绝地链接:/about/101306.html

上一篇:逍遥租号网站
下一篇:世界之窗租号
  •  标签:  
  • 一元租号绝地相关阅读
  • 一元租号绝地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