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如何写成的?
问题: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如何写成的?
回答: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的是一次文人雅士从事禊的活动,那是在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三月初三),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王羲之等四十二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进行禊事活动。他们借着曲折宛转的溪水,把酒杯放在水上,漂到谁的面前,谁拿起来饮酒,叫做“曲水流觞”,同时,每人都要吟诗咏怀。这四十二人中,王羲之等十一人赋四言和五言诗各一首,有十五人各成诗一首,另外十六人吟不出来,“罚酒三巨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为当时各人写成的几十首诗写的序。不过当时没有标目,《兰亭集序》这题目是后人加上去的。
王羲之当时处在微醉状态,《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一气呵成的,后成为文学史和书法史上的千古绝唱!
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有加,特别是对他的行书作品《兰亭集序》更是情有独钟,加之唐太宗在当时的影响力巨大,后《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这篇散文也被后人编入《古人观止》,并成为散文名篇而流传之今。
王羲之不但书法写的棒,而且文学功底也极为深厚。遗憾的是,《兰亭集序》作为文学作品得以流传千古,而《兰亭集序》书法作品真迹已“此地空余黄鹤楼”啦!现在大家见到的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集序》,都是摹本。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就是这样写成的。本回答有详细背景介绍,有王羲之的文学成就和书法成就介绍,还有《兰亭集序》完整的书法图片,其目的是让各位网友了解和欣赏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第一艘国产航母以王羲之《兰亭序》里的开篇二字“永和”命名如何?
第一膄国产航母的命名,应该有实际意义和威慑力,中日甲午海战发生于1894.9.17.北洋水师几乎是全军覆没,这一段屈辱史将永远记载中国史 册。中国航母的命名应以甲午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北洋水师的舰名为参照,如《邓世昌》或《致远号》……目地是我们的后代不要忘记这段屈辱史,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为什么在历史的记忆中永远是书法《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样开头记述历史上一段书法聚会本应很平常,而让人产生联想成为极不寻常的是“四美俱”:一是《兰亭序》成为书圣王羲之最优秀作品,书法史上被誉为行书第一;二是这篇集序事理明达文字优美,被广泛作为典范文章传诵;三是兰亭聚会的41位人物皆是东晋当时的社会名流,如谢万、孙绰之流,皆做过当朝司徒、司马级重臣,谢安更是史上风云人物;四是这次聚会的诗篇可谓篇篇锦绣,不过被前"两美"所掩盖了光彩。“四美”是本人的借用语,正因这几点汇集在一块,兰亭集会成为史上书法盛事,这几句特定叙述只能让人联想起这段历史往事。
其实这题目不仅是说书法,还涉及历史和人们的记忆习惯。近读张岱有一段话:"古今事有绝相类者…骑青牛,人知有老子,而不知有封达。生空桑,人知有伊尹,而不知有孔子。白鱼入舟,人知有周武王,而不知有宋明帝…”现在看,有些日子已经被国家正式或民间约定俗成了特定日子,比如九九就是重阳节,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三月三你能想到拜轩辕,因为那是咱老祖先;可你却不会想到这一天也是兰亭聚会的日子。
谢邀!
《兰亭序》就是随意潇洒写的,书法家对他的笔法章法解读很多,这符合王羲之的想法吗?
谢谢好友邀请!
《兰亭序集》是王羲之即兴而作,不但书法写的洒脱自如,其文章也被编入《古文观止》流传至今。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兰亭序集》的摹本而不是真迹。至于书法家对《兰亭序集》笔法及章法的解读,并不一定符合王羲之当时的想法,所谓的笔法和章法的解读,都是猜测罢了。王羲之当时怎么想的,只有王羲之自己知道。
用心恰恰无,无心恰恰用。
王羲之作《兰亭序集》是在微醉状态下乘兴而作,根据推断,王羲之当时并没有想的太多,只是文人雅士们推举王羲之为他们所著的文章作序。在那样的氛围和状态下,王羲之就凭借着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娴熟的书法技巧,很快完成了《兰亭序集》的撰写。使王羲之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散文——《兰亭序集》不但会被后人收入《古文观止》,其书法作品也会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书法家们对王羲之 《兰亭序集》的笔法和章法的解读是否符合王羲之当时的想法,都是按照他们自己揣摩的,其实,王羲之当时是没有任何想法的,他只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罢了!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时参与修文的几十个文人雅士对王羲之的文采和深厚的书法功力都是认可的。
王羲之《兰亭序集》的笔法和章法布局乃至墨法变化,都堪称一绝!所以说,书法家对《兰亭序集》的用笔和章法进行研习和解读,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